曾经有一部很红的电影《我所失去的那五年》之类的,对于一个不爱看电影的人来说,充其量这个电影名只会让我又记住一个与剧情毫无干系的片名而已。
回到我自己,我也曾经有过一个“我所失去的那三年”,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法在原单位继续工作,我选择了休假三年,而赋闲在家的三年,我做的最多的也只是宅在家,甚至没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生趣。在这里,时光只是安静地皈依到了某杯下午茶中一圈一圈荡漾的几何中心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五年,其实都是有“计划”的。譬如说,升学,就业,成家,生子等等诸如此类。而我们也往往不负众望,如期甚至超期完成各项指标,正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当然有的人是倒吃甘蔗,在绕行一段小小的插曲之后也能够如期与一众好友“胜利会师”,彼时也是美事一桩。
某些时候,当我们偶尔驻足,偶尔回望,也许好多人也会产生“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唏嘘,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在人生的大路上狂奔,高歌猛进,使得我们身边的亲人,有些时候,已经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诚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子女,于是乎有人呼吁多关注留守儿童,有人吟唱“常回家看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而无法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
再看我自己,即便是那三年,也没有做到能够更加专注于去体贴甚至亲近自己的父母,乃至家人。曾经有一首歌曲唱到“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诚然如斯,我们自己经过不断地淬炼与实践,当然可以至臻完善,以达大成,而我们的父母早已韶华不再,而我们的膝下,也早已“儿女忽成行”。
故此,岁月长河中我们可以失去一个五年,甚至N个五年,但我们不能失去的是亲人之间的那种同气相求,与父亲母亲的和乐融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吧。
想到这里,我想以一千年前三国诗人曹孟德的诗句作为结语: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